计网(概述)

G2\ / 2023-09-01 / 原文

  1. 网络、互联网和因特网的区别与关系
  • 若干节点和链路互连形成网络
  • 若干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形成互联网
  •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
  1. 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、和分组交换的对比
  •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,并且数据传送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,则使用电路交换可以有较好的传输效率。然而计算机的数据传送往往是突发试的,采用电路交换时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会很低。
  •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需要建立连接(即预先分配通信资源),在传送计算机的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。
  • 将报文构造造成若干个小的分组进行分组交换,比将整个报文进行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,并且还可以避免太长的报文长时间占用链路,有利于差错控制,同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。
  1.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
  • 覆盖范围
    • 广域网WAN
    • 城域网MAN
    • 局域网LAN
    • 个域网PAN
  • 拓扑结构
    • 总线型
    • 星型
    • 环型
    • 网状型
  1.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
  • 速率
    • 是指数据的传送速率(每秒传送多少个比特),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
  • 带宽
    • 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,即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。
    • 单位 b/s等
    • 数据传送速率= min[主机接口速率。线路带宽,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的接口速率]
  • 吞吐量
    •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接口的实际数据量。吞吐量常被用于对实际网络的测量。以便获知到底有多少数据量通过了网络。
    • 吞吐量受网络带宽的限制
  • 时延
    • 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耗费的时间,也称为延迟或迟延。数据可由一个或多个分组,甚至一个比特构成
  • 时延带宽积
    • 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
    • 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,则在所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,发送端也就已经发送了时延带宽积个比特。
    •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。
  • 往返时间RTT
    • 在许多情况下,因特网上的信息不仅仅单方向传输,而是双向交互。
    • 我们有时很需要知道双向交互一次所需要的时间
  • 利用率
    • 信道利用率:用来表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时被利用的(有数据通过)
    • 网络利用率: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
    • 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: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,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会迅速增加
    • 也不能使信道利用率太低,这会使宝贵的通信资源被白白浪费
  • 丢包率
    • 丢包率即分组丢失率,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,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
    • 分组丢失的两个主要原因:分组误码,结点交换机缓存队列满(网络拥塞)
  1.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必要性
    • 应用层:解决通过应用进程的交互来实现特定网络应用的问题
    • 运输层: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
    • 网络层:解决分组在多个网络上传输(路由)的问题
    • 数据链路层:解决分组在一个网络上传输的问题
    • 物理层:解决使用何种信号来运输比特的问题
  2.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专业术语
  • 实体
    • 实体 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
    • 对等实体 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
  • 协议
    • 协议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
    • 协议的三要素 语法 语义 同步
      • 语法 定义所要交换信息的格式
      • 语义 定义收发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
      • 同步 定义收发双方的时序关系
  • 协议数据单元PDU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
  • 服务数据单元SDU 同一系统内,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成为服务数据单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