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 双括号初始化(匿名内部类初始化)

Higurashi-kagome / 2024-09-18 / 原文

原文:Java:双括号初始化 / 匿名内部类初始化法

参考:匿名内部类的初始化

集合的一种初始化写法

ArrayList 可以这样初始化:

// 新建一个列表并赋初值 A、B、C
ArrayList<String> list = new ArrayList<String>() {{
    add("A");
    add("B");
    add("C");
}};

还有其他集合比如 HashMap 的初始化:

Map map = new HashMap() {{ 
    put("Name", "Jones"); 
    put("QQ", "1125535"); 
}};

这种方式比起先创建对象,再一条条调用方法,显得更加简洁和优雅。这种方法被称为双大括号初始化(double brace initialization)或者匿名内部类初始化法

注意: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使代码更简洁,但同时可能降低可读性。

理解

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?

这里以 ArrayList 的例子解释,首先第一层花括号定义了一个继承于 ArrayList 的匿名内部类(Anonymous Inner Class):

// 定义了一个继承于 ArrayList 的类,它没有名字
new ArrayList<String>(){
  // 在这里对这个类进行具体定义
};

第二层花括号实际上是这个匿名内部类实例初始化块(Instance Initializer Block)(或称为非静态初始化块):

new ArrayList<String>(){
  {
    // 这里是实例初始化块,可以直接调用父类的非私有方法或访问非私有成员
  }
};

我们通过 new 得到这个 ArrayList 的子类的实例并向上转型为 ArrayList 的引用:

ArrayList<String> list = new ArrayList<String>() {{}};
  • 我们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 ArrayList 的子类的引用,虽然这个子类相比 ArrayList 并没有任何功能上的改变。
  • 可以认为这是个本身装有数据的子类(因为它的数据来自于自身的初始化),而不是取得引用后再添加值。

示例

下面自定义一个类并使用这种方式初始化:

class Person{
  protected String name;
  protected int age;

  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
    return name;
  }
  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    this.name = name;
  }
  public int getAge() {
    return age;
  }
  public void setAge(int age) {
    this.age = age;
  }
}
...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Person p = new Person(){
    {
      name = "Jones";     // 或者调用 setName()
      age = 3;            // 或者 setAge()
    }
  };
  System.out.println(p.getName() + p.getAge());
}

匿名类的初始化

如上所示,以 Person 作为父类的匿名类通过实例初始化块进行初始化。这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双括号初始化的应用,更因为这是进行匿名类初始化的典型做法。

构造器是与类名同名的函数,而匿名类因为没有名字,所以也就没有构造器,为了达到与构造器实例化对象的效果,可以使用代码块来进行实例初始化操作。